(1)手术人员应进行鼻咽部细菌学监测。如患有上呼吸道或(如、痈)一律不能进入手术间。
(2)进入手术室更鞋,进水平层流间穿经消毒处理的、遮住整个脚和脚踝部分的胶靴。
(3)更换非织物材料的衣、帽。采用阻菌力强的口罩。
(4)进手术室内走廊前经风淋室行风淋,吹除尘埃。
(5)洗手,手臂消毒。
(6)穿无菌手术衣。手术衣为非编织材料,背后面为搭接式,腿部尽可能地被遮住。
(7)戴无菌手套,因手套可能有微孔,为防止手术污染,应戴两层手套。
(8)严格控制参观人数,根据手术大小合理安排。参观者应在的区域进行活动,不得任意穿行,更不允许由污染手术间直接进入无菌手术间。手术间内人数和人员的活动保持的限度,以防止紊生,引起污染。
6.1 运行系统的管理
制定出系统的管理规程并严格执行,整体调控系统、运行系统和监测系统必须设专人管理。
6.2 维护性管理
整个洁净设备系统需设专门维修人员进行精心维护和修理,制定出有效可行的措施。(1)通风罩应每周清洁处理1次。(2)通风机的状况应每周检测。(3)过滤设备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以保证过滤设备的正常运转与良好性能。初、中效过滤器每隔30天检测一次,并用洗涤剂清洗,备用一套,以备清洗时使用。根据使用情况,初、中效过滤器应该每隔3~6个月更换一次,在更换前过滤器应是干的。在未装初、中效过滤器前设备不能运行,这样才能延长价格较贵的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同时,洁净室周围环境的清洁、空调送风过滤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严格的使用管理规范,也是延长空气过滤器使用寿命的关键。(4)风淋室运行2年后,应检查进出门的密封性。
6.3 机房的管理
专人管理,控制净化空调设备的运行和停止。清扫并保持机房卫生。对净化手术室运行情况进行记录。
手术室的污染源主要有来自外部和来自手术室内部的两部分:
1、来自外部的污染源主要是送到手术室的新风。具统计室外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的数量大约为1-1000个/英尺3,而且这些细菌和微生物大多都附着在灰尘粒子上,不同地区的污染程度也不相同。
2、来自洁净手术室内部的污染源,主要是手术的医生和护士、手术的患者以及手术过程的产菌产尘。
内部污染源是手术医生、医生和护士等人,他们的衣服、皮肤和呼吸都会产生大量的尘埃和细菌,产生灰尘和细菌的数量与他们的着装、动作的强度和频度、医生的技能、消毒的程度以及管理的水平有关。因此,进入手术室的医护人员除穿贴身内衣外要全部更换手术室的服装、帽子、口罩和鞋。
帽子要把头发全部覆盖并尽量减少外露的皮肤,手术的动作要轻,手术器械的传递要稳、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