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PCR实验室的员工而言,在进入、使用与离开实验室时都要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既然如此,要遵守哪些操作规范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PCR实验室的员工操作规范。
PCR实验室的员工操作规范员工在进入、使用与离开PCR实验室时要遵守以下5条操作规范:
规范1:员工进入PCR实验室前要先进入缓冲间,在工作服外加穿罩衣,戴好口罩、帽子和两层手套,穿好鞋。进入缓冲区后要随手关上外门,需要时打开照明按钮。
规范2:员工在缓冲间内首先要打开缓冲间内的空调,再打开生物安全柜的按钮,把实验所需物品放入生物安全柜中,并且等待10分钟后方能进入实验室。
规范3:员工进入PCR实验室后要先去工作区,打开照明按钮与前玻璃门,把实验所需物品放入实验台内,并且做好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的区分。观察负压表指示数值,若数值不在预定范围内要进行负压调节。观察温湿度计,并填写温湿度计使用记录。
规范4:员工进行实验项目前必须把手臂放入生物安全柜内,待1分钟后才能开始操作。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物品进行分类处理,并对工作台面进行消毒。
规范5:工作人员在对实验物品进行分类处理的同时还要打开排风,待风10分钟后放下前玻璃门,打开生物安全柜紫外线灯进行消毒。离开实验室前脱去第二层手套,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后才能离开。
这些常见物品的外表面容易被核酸和细菌污染,主要查看这两个指标。
(1)表面核酸污染:用沾湿的拭子擦拭上述物品的外表面,然后浸泡到纯水中10min,吸取纯水作为模板进行扩增,qPCR无扩增为合格。
(2)移液器内腔核酸污染:对于常用的移液器的内部,可使用无滤芯的吸头在阴性纯水中吹吸10次后,吸取纯水作为模板进行扩增,qPCR无扩增为合格。
(3)表明细菌污染:用沾湿的无菌拭子擦拭上述物品的外表面,划琼脂平板,每个平板的菌落数不应超过一定数量(我也不确定多少合适,由于不要求无菌操作一定会有细菌,但是也不应该太多)。
非瘟和新冠后一下子新增了很多核酸检测实验室,早期大家关注的点都在设施和硬件上,但是一个检测实验室开展大量检测工作之后,检测中弱的环节决定检测的质量。我们也需要将精力放在检测中的每个细节上。
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实验室使用的基因扩增仪,荧光定量PCR仪都是高精度仪器。一旦仪器出现一些温度或者检测上的小偏差,则很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学会日常保养和维护是尤为重要的。
1、仪器安置
仪器应安放在湿度较低、灰尘较少并远离水源和热源的地方,无腐蚀性气体或强磁场干扰。
环境温度建议在18~35℃之间。仪器之间应保持50cm 以上距离,降低仪器之间的影响。
2、样品台、热盖定期清洁
用95%乙醇配合棉签、无尘布等工具,清洁样品台。之后运行PCR仪,设定保持温度为50℃,约5~10min,让残余液体挥发去除。另外,热盖也应该用酒精或纯水定期清洗,确保热盖清洁,温控性能良好。对于荧光定量PCR,清洁样品台和热盖的同时,去除灰尘等杂物,保证光路清洁,降低信号干扰。
3. 使用前预热
老款的PCR仪的性能比不上新款仪器,使用前需要进行预热,不仅对仪器维护有好处,还能节约实验时间。新款的仪器升温快,但还是建议能在进行实验前预热2min,这样可以有效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4. 定期运行维护
1.PCR仪器需要定期检测,视制冷方式而定一般半年至少一次。
2.PCR反应的要求温度与实际分布的反应温度是不一致的,当检测发现各孔平均温度差偏离设置温度大于1~2℃时,可以运用温度修正法纠正PCR实际反应温度差。
3.PCR反应过程的关键是升、降温过程的时间控制,要求越短越好,当PCR仪的降温过程超过60s,就应该检查仪器的制冷系统,对风冷制冷的PCR仪要较地清理反应底座的灰尘;对其他制冷系统应检查相关的制冷部件。
4.一般情况如能采用温度修正法纠正仪器的温度时,不要轻易打开或调整仪器的电子控制部件,必要时要请人员修理或利用仪器电子线路详细图纸进行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