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剂储存和准备区。贮存试剂和用于标本制备的消耗品等材料应当直接运送至试剂贮存和准备区,不能经过扩增检测区,试剂盒中的阳性对照品及质控品不应当保存在该区,应当保存在标本制备区;
2、标本制备区。由于在样本混合、核酸纯化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气溶胶所致的污染,可通过在本区内设立正压条件,避免从邻近区进入本区的气溶胶污染。为避免样本间的交叉污染,加入待测核酸后,必须盖好含反应混合液的反应管。对具有潜在危险性的材料,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开盖,并有明确的样本处理和灭活程序;
3、扩增区。为避免气溶胶所致的污染,应当尽量减少在本区内的走动。必须注意的是,所有经过检测的反应管不得在此区域打开;
4、扩增产物分析区。本区是的扩增产物污染来源,因此必须注意避免通过本区的物品及工作服将扩增产物带出。废液及用过的吸头必须收集至HCl中,不能在实验室内倾倒,浸泡后再放到垃圾袋中按程序处理。由于本区有可能会用到某些可致基因突变和有毒物质如化乙锭、酰胺、甲醛或性核素等,故应当注意实验人员的安全防护;
5、注意物品流向,依次为:试剂准备区、样本制备区、扩增区、产物分析区,不可逆行;
6、试剂准备区、样本制备区和扩增区内的实验用品应,并设置不同的标识、颜色等予以区分。
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实验室使用的基因扩增仪,荧光定量PCR仪都是高精度仪器。一旦仪器出现一些温度或者检测上的小偏差,则很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学会日常保养和维护是尤为重要的。
1、仪器安置
仪器应安放在湿度较低、灰尘较少并远离水源和热源的地方,无腐蚀性气体或强磁场干扰。
环境温度建议在18~35℃之间。仪器之间应保持50cm 以上距离,降低仪器之间的影响。
2、样品台、热盖定期清洁
用95%乙醇配合棉签、无尘布等工具,清洁样品台。之后运行PCR仪,设定保持温度为50℃,约5~10min,让残余液体挥发去除。另外,热盖也应该用酒精或纯水定期清洗,确保热盖清洁,温控性能良好。对于荧光定量PCR,清洁样品台和热盖的同时,去除灰尘等杂物,保证光路清洁,降低信号干扰。
3. 使用前预热
老款的PCR仪的性能比不上新款仪器,使用前需要进行预热,不仅对仪器维护有好处,还能节约实验时间。新款的仪器升温快,但还是建议能在进行实验前预热2min,这样可以有效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4. 定期运行维护
1.PCR仪器需要定期检测,视制冷方式而定一般半年至少一次。
2.PCR反应的要求温度与实际分布的反应温度是不一致的,当检测发现各孔平均温度差偏离设置温度大于1~2℃时,可以运用温度修正法纠正PCR实际反应温度差。
3.PCR反应过程的关键是升、降温过程的时间控制,要求越短越好,当PCR仪的降温过程超过60s,就应该检查仪器的制冷系统,对风冷制冷的PCR仪要较地清理反应底座的灰尘;对其他制冷系统应检查相关的制冷部件。
4.一般情况如能采用温度修正法纠正仪器的温度时,不要轻易打开或调整仪器的电子控制部件,必要时要请人员修理或利用仪器电子线路详细图纸进行维修。
传统净化工程存在三个不足:
1)传统的净化工程其细菌飘尘只是被过滤膜截留下不能杀灭,在适宜温湿度下极易自身繁殖,造成污染发霉等现象,继续使用极易发生二次污染;
2)由于我国大气污染严重,过滤膜极易被阻塞,需频繁更换,使用成本高且较繁杂;
3)依托过滤膜虽然解决了洁净度问题,但洁净室内的有毒有害气体异味以及净化系统自身产生的化学污染无法得到解决。
具体解决方案有:
(1)采用静电灭菌净化柜来杀灭细菌,消毒并去除飘尘。
静电灭菌净化柜的工作原理:静电灭菌净化柜中的电场,采用圆孔针状、蜂巢棒状的双区静电场;双区指的是极化区和极尘区。当通风管道中送出的空气在通过双区静电场时,空气中的细菌、飘尘等污染物首先被静电场极化 (即充上负电荷),因细菌的胞囊其本身是带负电荷的,在通过静电极化区时被再一次充上很高能量的负电荷。带负电荷的细菌、病毒等污染物通过系统进入正电场的集尘区时,即刻被集尘区的正集尘板强烈的吸集,在正电极的作用下,要在瞬间快速释放其胞囊中的负电荷能量时,胞囊即刻被击碎而,其灭菌率达到99.99%,从而达到灭菌消毒的目的。同时静电场对空气中的飘尘有强烈的吸集与凝并作用,其除尘率达96%。这就有效的保护了过滤膜,增加其使用寿命 2—3倍,而电场用金属材料制作,可方便的卸下,清洗后反复使用,减少了系统的使用成本。
(2) 应用纳米钛炭网与光触媒技术去除有害气体以及异味。
在净化系统的送回风管道中(或在静电净化柜中)安装应用纳米钛炭滤网,并使用光触媒技术,可以非常有效的去除降解有毒有害气体及气味。从而解决了洁净工程不能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及气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