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这种动态条件下污染物外泄的问题,缓冲间的设置就必不可少了。缓冲间的两侧门不能同步开启,起到了气闸的作用。内侧门开启时,少量的污染物泄露到缓冲间内部,此时关闭内部门,开启外部门,因为空气的扩散速度有限,再通过缓冲间内扩散到外部的污染物就非常少。许钟麟等人的计算得出,两个房间间设置缓冲间的情况较两个房间间直接开门的情况,对污染物的控制能力相差40多倍,体现出了缓冲间的重要性。
在极端条件下,即使病房的负压系统停止运作,只要有缓冲间的存在,还是能一定程度上保障房间的安全性。而反之,负压病房不设缓冲间,则毫无意义。因此可以说,负压隔离病房的“隔离”比“负压”重要。
隔离病房内部的气流组织
隔离病房内部进行合理的气流组织可以加快污染物的排出,避免气流形成死角造成污染物的长期积聚,一般应通过送排风口位置的布置,使室内形成定向气流
根据北京市地方标准《负压隔离病房建设配置基本要求》建议,是将主次送风风口设置在病床的床侧和床尾上方,这是考虑到进行床旁处置时医务人员的站位,而排风风口设置在送风口的对侧床头下方,使主要产生于患者口鼻处的气溶胶可直接外排而减少对室内其他区域的影响。这是单人间病房的情况。
针对双人间病房,目前也有设计单位通过计算机进行风场模拟,认为将送排风口分别设置于同侧上下两端,对污染物的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