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PCR实验室的员工而言,在进入、使用与离开实验室时都要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既然如此,要遵守哪些操作规范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PCR实验室的员工操作规范。
PCR实验室的员工操作规范员工在进入、使用与离开PCR实验室时要遵守以下5条操作规范:
规范1:员工进入PCR实验室前要先进入缓冲间,在工作服外加穿罩衣,戴好口罩、帽子和两层手套,穿好鞋。进入缓冲区后要随手关上外门,需要时打开照明按钮。
规范2:员工在缓冲间内首先要打开缓冲间内的空调,再打开生物安全柜的按钮,把实验所需物品放入生物安全柜中,并且等待10分钟后方能进入实验室。
规范3:员工进入PCR实验室后要先去工作区,打开照明按钮与前玻璃门,把实验所需物品放入实验台内,并且做好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的区分。观察负压表指示数值,若数值不在预定范围内要进行负压调节。观察温湿度计,并填写温湿度计使用记录。
规范4:员工进行实验项目前必须把手臂放入生物安全柜内,待1分钟后才能开始操作。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物品进行分类处理,并对工作台面进行消毒。
规范5:工作人员在对实验物品进行分类处理的同时还要打开排风,待风10分钟后放下前玻璃门,打开生物安全柜紫外线灯进行消毒。离开实验室前脱去第二层手套,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后才能离开。
工作人员在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物品进行处理,分为以下2种情况:
情况1:如果物品不可回收,要把它包好,放入高压灭菌器内灭菌,然后带出实验室。如果物品可回收,要把它包好,放入高压灭菌器内灭菌,再转入洗刷间洗刷,然后进行回收。
情况2:如果物品为一次性的,要把它包好,放入高压灭菌器内灭菌,然后带出实验室。如果这种一次性物品不能高压灭菌,可以通过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然后按中心”三废”处理的有关规定执行操作。
试剂配制室及样品处理室宜呈微正压,以防外界含核酸气溶胶的空气进入,造成污染;
可以通过控制进风风量大于排风风量达到正压效果。
核酸扩增室及产物分析室应呈微负压,以防含核酸的气溶胶扩散出去污染试剂与样品,可以通过控制排风风量大于进风风量达到负压效果。
在理想情况下,PCR实验室缓冲间内,可设置正压,使室内空气不流向室外,室外空气不流向室内。
PCR实验室进风由原有中央空调控制,要求将中央空调风口安装到,且高度为地面铺装好后2600mm处。
如果使用荧光PCR仪,扩增室和产物分析室可以合并。
若房间进深允许,可设PCR内部走廊。需要指出的是在减少室内外空气交换方面,缓冲间比走廊更有意义。
各个区域之间应具备单向的实验工艺流、物流、与气流,形成单向流程的保护屏障,避免实验之间的相互干扰,防止核酸气溶胶对实验过程造成污染产生假性结果。
实验室的墙体,包括顶棚,应结构牢固、气密性好;所有阴角宜采用圆弧形线条过渡;墙体内壁光洁、不吸附、耐腐蚀、易清洗消毒;地面材料应满足无缝隙、无渗漏、光洁、耐腐蚀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