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开窗通风、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来降低气溶胶传播风险。类似地,目前PCR实验室主要通过以下措施来防范和控制实验室污染:
(1)建设独立的PCR实验室,按试剂准备区、样本制备区、扩增及产物分析区进行严格分区,把低污染风险操作和高污染风险操作在空间上隔离开来。
(2)打造专门的负压通风系统,控制实验室空气从低风险区向高风险区单向流动,避免保存试剂被一次性全部污染。
(3)制定严格的实验室管理条例,控制人员物品单向流动,要求操作人员全程严格进行360度无死角全身防护。
(4)抬高实验人员门槛,需要经过上级单位规范培训、考核并获得“PCR上岗证”的人员方能上岗工作。
(5)PCR反应液分装保存,减少重复加样次数,降低试剂被污染风险。
(6)在PCR试验中加入内标、阴阳性对照等质控,监测检测结果,避免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
(7)实验室温度控制在18~27℃,湿度控制在30%~70%。
(8)定期使用75%乙醇、含氯消毒剂和核酸去除剂及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等。
样本间交叉污染
主要是在采(取)样的过程中,由于取样工具之间的交叉造成污染;或者在核酸提取的过程中,由于移液器、离心管等使用不当导致的污染。
PCR试剂的污染
主要是在PCR试剂配制过程中,由于移液器、容器、阴性对照及其它试剂被核酸模板或阳性对照污染。
质粒的污染
在实验室操作中经常会用到阳性参考品,这些阳性参考品大多数是由某些质粒制作而成,质粒在单位容积内浓度高,不小心使用极易造成污染。
PCR扩增产物污染
这是PCR反应中常见的污染问题。因为PCR产物拷贝量大,远远高于PCR检测数个拷贝的极限,所以极微量的PCR产物污染,就可造成假阳性结果。还有一种容易忽视,可能造成PCR产物污染的形式是气溶胶污染,在空气与液体面摩擦时就可形成气溶胶,据计算一个气溶胶颗粒可含4.8万拷贝,因而由其造成的污染是一个值得特别重视的问题。
BIM就是通过建立虚拟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再利用数字化技术,为整个模型提升完整性,且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信息库包含:建筑物几何、非几何、文字数字、空间、运动关系等之间的信息数据。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医学的发展与医院净化工程要求都已经严格起来,传统的医院净化工程建设方式已经不能,快捷地满足需求,在建筑中,需更多间的协作,传统流程,或间不能做到可视化。
而BIM技术可更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更好地服务在净化工程中的各个阶段,包括从设计-深化-施工-运维等各个阶段,都可做到无缝衔接,更能节约在工程建设中人力、财力的投入,并提高工程建设的进度和准确度,以满足国家规范要求。
借助包含建筑工程信息的4D模型,提高净化工程的信息集成化程度,为工程项目的相关利益提供一个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通过将BIM技术引入净化工程中的方式,可在工程中的各个阶段(设计、造价、施工、运维)持续发挥作用。